格罗弗·克利夫兰
史蒂芬·格罗弗·克利夫兰(,),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及律师,曾任第22、24任美国总统(1885-1889;1893-1897),在此前曾担任过纽约州州长、水牛城市长等职务。其為唐納·川普之前唯一一位达成两个非连续任期的美国总统,此紀錄維持了逾130年,同時亦曾连续3次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得多数普选票。克利夫兰是亲商派波旁民主党(民主黨內保守派系)的领袖,故反对征收高额关税、自由铸造银币、通货膨胀、帝国主义以及对企业、农民和退伍军人提供补贴。对政治改革和财政保守主义的强烈批判立场使他成为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在这一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克利夫兰因其诚实、自强、正直,以及对古典自由主义原则的坚持而获得赞誉。他毫不留情地打击政治腐败、裙带关系和政党领袖对政治事务的插手。事实上,他身为改革者的威望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共和党中与其志趣相投的在1884年总统大选中选择支持他而不是自己党派的候选人,使他首次赢得总统选举。往後他在1888年總統大選中取得較多普選票但在選舉人票失利而敗選下台,直到1892年總統大選勝選而回任總統。
克利夫兰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后,美国受到1893年大恐慌的强烈冲击并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然而总统无法扭转困境,这也导致民主党在1894年期中选举惨败,并且使民主党中主张土地所有权再分配、支持自由铸造银币的一派占据了上锋。这一局面引发的政治重组结束了第三党系,拉开了第四党系和进步时代的序幕。
克利夫兰敢于做出艰难的决策,并因此招致许多批评。1894年,他插手干预普尔曼大罢工,以求保持铁路运输畅通,此举不但激怒了全美的工会组织,还让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人感到不满;他支持金本位、反对自由铸造银币的立场也导致与党派中支持自由铸造银币一派的疏远。此外,还有批评人士指责他缺乏远见、对第二任期內的全国性经济灾难——衰退和罢工——表现得不知所措。即便如此,经过困难重重的第二任期,他仍以有着诚信和品行良好的声誉着称。克利夫兰的传记作者艾伦·内文斯写道:“格罗夫·克利夫兰的伟大之处较为典型,并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特质。其他普通民众通常不会有的那些秉赋,在他身上也没有。他诚实、勇敢、坚定、独立,并且拥有足够的常识,但是他对这些品格的坚持程度是他人所不及的。”。
克利夫兰曾于1896年在纽约接见访美的中国清朝高官李鸿章,是李鸿章亲自会面过的两位美国总统之一,另一位是尤利西斯·格兰特。 維基百科提供
-
1